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线上中文教学分享
文: 图: 发布时间:2020-10-30
2020年10月29日,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王淑红来做“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线上中文教学分享”线上讲座,本次线上讲座参与者为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师生。
讲座开始,主持人简单介绍了王淑红老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张燕老师表达了对王淑红老师到来的由衷感谢。
王淑红老师从“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全面网课带来的变化与挑战”、“教学案例——课程设计与实施”、“新时期教学模式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讲座。
在第一部分中,王淑红老师讲到,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86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96年与“语言文字研究所”合并组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心”;2019年6月,在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研究所基础上,整合国际交流处留学生办公室、孔子学院办公室部分职能,组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0年6月16日成立大会。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人才培养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外博士和硕士生、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本科;非学历教育包括长短期汉语课程进修、国际汉语人才培训等。
在第二部分中,王淑红老师根据实际提到全面网课带来的变化与挑战。首先,王淑红老师介绍了人大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春季学期2月底3月初时,人大各院系应急线上开课,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开展3门课程;春季学期3月中—7月初,人大各院系全面线上授课,并开展线上优秀本科课程评选;秋季学期时,人大各院系进行常态线上教学,并进行关于线上教学的培训、交流、调整,如金科建设、慕课建设、国际“云”研讨会。其次,王淑红老师从生源、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体验的教学效果以及课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风格、教育技术等方面阐述全面网课带来的挑战。其中,王淑红老师具体说明了学生学习效果极端化和教师的焦虑增加、负担增大或迎难而上、得心应手等状态,以及教学内容由“口语”调整为“说写”、“听力”调整为“听说”,线上教材、讲义共享,由“台前”到“镜后”、“真人秀”到“好声音”的变化,各平台、软件的使用。
在第三部分中,王淑红老师利用自身线上中文教学案例分析了课程设计与实施。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设置一学期课程116课时/周,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雨课堂、Zoom、瞩目等作为教学平台,采取“直播+回放”、“录播+微信”、“视频会议+回放”等授课模式。在教学平台上,教学平台的确定要根据留学生的便捷度,教师需要引导留学生下载软件并学会使用平台;在教学资源上,由于留学生难以获得纸质版课本,教师需要共享电子版课本,讲义或音频等;在教学流程上,以“汉硕: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为案例,将教学分为“给案例提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观点分享”“集体讨论”“解决方案理论支撑”“小组任务”“分享试讲”“互评点评”等步骤;在课堂管理上,教师与学生提前建立“我们的约定”即“君子协议”,课前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提醒并放一些课前音乐、小视频、人大照片等,课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签到、接龙和通过语音等提问学生,课后教师布置小组任务或个人作业、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分享优秀作业等;在作业管理上,教师可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如结构框架图、汉字数独等进行优秀作业的展示;在考核管理上,教师可以通过降低学生的作弊动机和作弊机会来减少学生作弊,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估,与学生共享考核标准,平时成绩比重加大、期末笔试闭卷限时。
在第四部分中,王淑红老师提出了线上教学的优与劣。线上教学的优势有不受时空限制,互动性更强,倾向于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可视化、可回顾、可重复,技术支出下的考勤、记录等自动生成,教学双方的心态轻松等;线上教学的不足有网络不稳定,平台不统一,对平台不熟悉,出现在线无应答、打卡后消失的在线状态,屏幕疲倦导致互动不足,教学双方任务加重。王淑红老师也发出了对新时期新模式的思考。线上教学是否会常态化?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线上线下将混合教学哪种教学模式更好,该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哪种线上教学更好?线上教学应该是一个和谐小社会,该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活跃线上氛围?网课教学节奏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线上教学的课堂互动?进行线上教学时,如何减轻教师/学生的焦虑?王淑红老师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有效线上线下结合。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向王淑红老师请教疑难,老师十分耐心、细致地提出宝贵的建议。
讲座最后,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师生与王淑红老师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线上中文教学,汲取了线上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为汉教专业之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同时启发了同学们对线上教学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