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9-10

(0202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能满足与金融有关的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应具备如下能力:
1. 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方向,并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
2. 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
3.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能胜任金融研究、金融管理或金融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金融理论
2.资本市场
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4.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5.房地产金融
6. 农村金融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和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5—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的硕士生,若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S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含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含2篇),经本专业硕士生导师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30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自主学习及参与科研活动为主要培养方式。
自主学习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除自己查阅与所开课程及本专业相关的参考资料外,还必须完成指定的经典文献阅读的任务。
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
2. 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将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国际经济学课为闭卷考试,其余课程为考查课。考查课可采取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包括: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至少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答辩。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区分学术型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学科专业,可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不同的要求。
八、实践活动
硕士生培养应有一定的实践教育。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利用做课题、搞调研的机会,去金融机构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经典文献目录
8.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
9.凯文·多德:竞争与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10.史树中:金融中的数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11.托马斯·S·Y·霍,李尚斌 金融建模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1
12.张杰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13.蔡奕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热点透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叶永刚, 胡昌生 WTO:挑战21世纪中国金融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2000-6
15.彭江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系统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9
16.(美)克利夫德·E.凯尔什 金融服务业的革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
17.郑先炳西方货币理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0
19.秦汉锋, 曾涛中国体制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其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