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外语新闻

“语域视域下的《论语》成长性研究”学术讲座圆满举行

作者: 阅读次数: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道德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2018522日下午,外语系特邀《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理事高生文博士为我系做了题为语域视域下的《论语》成长性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语系教研室主任王丽娟老师主持,外语系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并参与了互动交流。

 

高生文博士首先从《论语》的译介谈起。2500多年来,《论语》不断传承,影响越来越大,西方了解中国文化就是从了解孔子和儒家经典开始的,它是西译最早、译本最多的中国典籍之一,早在明朝时期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就将《论语》译成了拉丁文,1809年英国教士马歇曼的节译本《论语》是第一个英文译本,迄今为止,《论语》已有60多个英译本问世。然后高博士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的视角来探讨《论语》语篇的成长过程,认为《论语》的传播和研究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成长性过程。由于情景语境中的主要参与者,也就是话语基调所涉及的言语交际者的认知能力、交际目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不同,孔子、孔门弟子、张禹、郑玄、皇侃、朱熹等分别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发现和选择了体现时代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用语言表征,创建语域,创作《论语》语篇,重建语域,阐释《论语》语篇,为《论语》注入新的意义,促使其不断成长。总体而言,《论语》的成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一版本阶段;魏晋南北朝“儒、道、释”融合的第一个成长高峰;宋朝理学的第二个成长高峰;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优势地位。高博士认为一个优秀的语篇是有生命和生命力的,是不断成长的,最后可能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语篇成长的根本原因是情景语境中话语基调的变化。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论语》二千五百年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论语》体现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不同时段都有变化,但对语篇特征有决定性意义的概念意义没有太大改变,《论语》的原始文本成为历代注释文本的主题,其概念意义受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变化的影响,不断更新、充实、丰富,语义不断由字面意义延伸到语篇背后的意义,即义理,不断释放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意义。

随后,外语系师生踊跃提问,高博士就语域与情景语境的区别、《论语》的研究现状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这次讲座使外语系师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外语系

201852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