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为一种短视频形式,“vlog”已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女性生活“vlog”在众多“vlog”中占据重要地位,包含了亲子、家庭、独居女性生活等内容,它使得女性日常生活得以从幕后走向社会前台。女性生活“vlog”以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为背景、以碎片化精简拼贴为手段,具有解构意味,更体现出消费主义意趣。在女性解放浪潮下,女性生活“vlog”可成为观察当代女性生活的一面棱镜。
■ 杨舒媛
“vlog”全称“video blog”,是一种短视频形式,其最初在2006年进入中国,至2017年已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文化现象,凭借沉浸式的体验、基于生活化背景的再次创作、真实的表达方式,对青年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女性生活“vlog”在众多“vlog”中占据重要地位,包含了亲子、家庭、独居女性生活等内容,是一种兼具时代特色与传统价值的表达方式。
让女性日常生活从幕后走向前台
传统社会强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模式,个人的自我生活很少进入公共视野中供他人观赏,女性的自我呈现更鲜少受到关注。即便存在对日常生活的展示与讴歌也多以诗歌的形式记录、流传,其中田园诗歌是较多记载传统生活方式的体裁,但记载女性日常生活的诗歌则往往出自男性之手,比如,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对妇女日常劳动场景的描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沈复《浮生六记》中所描述的夫妻生活——“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或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对女性经营家计的记录——“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相比较来看,传统社会的生活是同质化的、生产也是同质化的,人们的自我呈现对他人来说并无太大吸引力,且对广大民众而言日常生活围绕“生存”展开。父权制下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加之,传统社会的传播形式多以书籍、口述等较慢的传播方式为媒介,且传播成本相对高昂,这些媒介常被特定阶层掌握,女性自我呈现的边缘化在所难免。
伴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就业领域打破了“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同时,女性解放思潮不断涌现,自主意识逐渐觉醒,更加关注自身,生活态度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女性在自拍、广告、视频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自我表达。女性生活“vlog”使得女性日常生活不再是边缘化的活动,而可以从幕后走向社会前台。
女性生活“vlog”的解构意味与消费主义意趣
从传播特点来看,简单说,女性生活“vlog”只是一种女性分享日常生活的载体,对其进行分类梳理,可以发现,女性生活“vlog”分为个人形式和家庭形式:个人形式的“vlog”热衷于分享高雅精致的大都市生活——装修得体的房子、精心准备的菜肴、较昂贵的消费品等;家庭形式的女性生活“vlog”多以女性与其家庭成员为主角,对已婚女性来说,亲子“vlog”更受欢迎,通过大众传媒将以往难登大雅之堂的家庭照料事务与家务劳动事无巨细地展现给观众。
女性生活“vlog”呈现形式不再是传统的书写记录或简单、生硬的图片展示,而是一种以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为背景、以碎片化精简拼贴为手段,创造出的一种传播载体,更具有一种后现代的解构意味和消费主义意趣。
女性生活“vlog”表现出与这个快节奏的、喧闹的时代完全相反的“慢生活”节奏。在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转变中蕴藏着一种冲破理性主义的势头。齐美尔曾对现代化的理想主义持悲观态度,与韦伯所提出的理性主义带来“祛魅”不同,齐美尔认为从个体生命感觉出发,理性主义是对个人个性和独立精神世界的封杀,遏制了人追求幸福生活、浪漫的爱情或是理想的事业的期盼。后现代文化虽然基于人们追求金钱和效率的理性主义背景,但是它越来越走向了大众化和生活化,青睐于展现人们最自然、最惯常的生活状态,女性生活“vlog”就表达了这样一种“人们日常既有的、并期盼的”生活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受众在观看时有所谓“治愈”的效果。
女性生活“vlog”的双重指征
女性生活“vlog”不仅是女性自我呈现的直观展示,更是后现代主义中大众文化的一个缩影。文化模式是社会模式的展现,伴随前现代传统工业的消逝,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让整个社会进入多元化、物质化的消费时代。女性作为消费主体之一,开始走上自我呈现的舞台,用短视频再现的方式展现其日常生活,表达生活态度。同时,从传统转向后现代的过程中,三次女性解放浪潮助力女性思想、文化、经济独立成为现实,伴随女性生活水平提高,她们越来越多的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从积极的一方面来说,在当下,消费被认为是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也被认为是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女性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主体,特别伴随以“白领”为主的新型中产阶层女性群体的扩大,女性的消费观念更具有多元化、高品质、超前性特征。女性生活“vlog”集中展现了这一趋势,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众所期盼的女性生活状态,一种拒绝屈从于现代规范而展现出的创造力与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奋进精神。
但从消极方面来看,“vlog”不过是对日常生活碎片的整理、拼接,是视频主人公的“表演式”日常生活再造。对观众而言,生活“vlog”沉浸式体验激发出的物质消费热情和虚拟化的快感,会给现实生活带来压力、使其产生虚空感,如稍有偏差,人的消费就成了生活的最终目的。正如马尔库塞所言:“如果广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维持着社会对艰难困苦和担惊受怕的生活的控制——即,如果他们维持着异化,那么能在这些商品和服务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自由。”也就是说,在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盛行的当下,文化、艺术可以像商品一样成为消费对象,文化的互动导致了受众的“消费异化”。同时,大众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会迫使受众一直致力于寻找合乎社会的审美标准而丧失自我。
女性自我呈现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不仅体现在一种简单的文化记录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基于社会模式的建构、女性的解放浪潮。人们在体验他人生活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生活,在女性主体性日益成长和凸显的当下,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和手段,表达人类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参与,而非让数字化表达变成消费主义浪潮下借以钳制并操控个体生活的模板,则应是关注女性生活“vlog”发展者关注的议题。
(作者单位: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社会工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