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王向梅
公共政策关乎生产生活的价值导向、利益分配和公正公平。推进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一书,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领域,并结合我国公共政策领域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了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 胡晓红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公共空间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域,公共政策直接关乎生产生活的价值导向、利益分配和公正公平。而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诸多要素中,性别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我国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的一项带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总政策,推进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王向梅教授新作《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领域,并结合我国公共政策领域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了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公共政策为何要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这是本书的基本出发点。随着信息技术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共政策所要回应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公共政策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本书正是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目标任务的深刻认识,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实发展需求进行政策建议和倡导,体现出作者促进性别平等的责任担当和求实精神。
正如作者所述,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公共政策,一方面,可以使现实性别问题与需求进入政策议程,也可以评估现有法律政策和机制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检视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法律政策出台与落实。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可以增进公共决策者的性别敏感,促使决策者对性别平等原则、立场、目标、任务的更充分理解与认同,将对性别敏感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发挥直接的积极作用。决策者的性别敏感与执行能力,有助于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提升我国政府社会治理的水平,推进社会发展进步,增进人民福祉。此外,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拓展公民参与决策的范围与程度,特别强调政策对象的主体性,强调妇女赋权增能。基于此,作者进行公共政策性别分析的动机十分明确,既要服务于法律政策体系完善,又要服务于决策者和公民参与的能力提升,实现政策制定实施的良性循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善治”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必要途径
公共政策性别分析的意义何在?这是本书的立论基础。男女平等是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代妇女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基于此,本书认为公共政策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必要途径,并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明确要求,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支持妇女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进一步明确,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性别平等主张与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对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性别分析纳入政策研究与实践成为制度完善和政策创新的大势所趋。
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是促进中国妇女发展的重要维度
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如何运用于实践?这是本书的落脚点。本书秉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我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进程中梳理政策经验,并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妇女发展实际状况确定本书的逻辑框架、研究内容和基本观点。
从逻辑框架来看,作者将理论阐释与专题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有机结合,整体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本书涵盖了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使对此感兴趣的读者能边读边进行思考,理解公共政策社会性别分析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尤其在探讨社会性别理论时,作者特别强调社会性别建构、社会性别制度等给公共政策分析带来的启示,紧密呼应研究主题,体现政策对人们社会性别气质特点、角色分工、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建构作用,促进公共政策在制定、实施和评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性别因素的特殊意义,进一步发挥政策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社会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塑造、引导、规制等功能与作用。
从研究内容来看,本书作者选取了我国妇女发展中的教育、就业和参政三大重点领域,系统梳理了党和政府推进男女平等的政策探索历程和经验,并对具体妇女发展问题和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的目标与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彰显我国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初心使命、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使本书的论证具有本土性、历史性、逻辑性,而且具体问题与政策分析特别“接地气”,能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等问题进行客观研究;另一方面在目标与路径方面,结合我国实践经验与国际趋势,提出进一步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可行性目标与策略,使研究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从研究结论来看,本书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因素对公共政策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策的进程,深化妇女发展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提升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与能力,进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也有助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社会发展进步,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