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观点

炼就过硬的政治定力

发布日期:2016-11-10  部门:宣传部   来源:人民网   

    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他们在大事面前的态度、立场和表现,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对叶剑英同志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纵观叶剑英同志一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紧要关头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个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叶剑英同志在大节处看清要害,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立场坚定、不为错误思想所左右,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过硬的政治定力。这也启示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强化“每临大事学吕端”的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过硬的政治定力。

    何谓政治定力?它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是一个包括诸多内涵的有机整体,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敏锐辨别等。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每临大事有静气,明断是非、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方志敏践行“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郭明义坚持20多年无偿献血的善行……他们书写了理想信念的伟力,彰显了政治定力的可贵。

    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新形势下,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交出了合格答卷,但也有极少数人表现欠佳甚至不及格。有的理论修养不足,缺乏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糊里糊涂;有的意志薄弱,在意识形态斗争面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理想信念缺失,在错误言论面前当“开明绅士”,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党员、干部胸无远大理想和追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旦患上“软骨病”,政治定力丧失,就会后患无穷,可痛犹可恨。

    过硬的政治定力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需要我们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政治定力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纪党规检查思想,拧紧“总开关”;自觉锤炼忠诚品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执行、禁止的坚决不做。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培育过硬的政治定力,同样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荒谬言论。“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对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击与挑衅,党员、干部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0日 07 版)
 
Baidu
sogou